返回首页

手表进阶是什么意思(手表的演变)

来源:www.nhuinews.com 时间:2022-10-16 15:35   点击:19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手表的演变

我有几个瑞士名表英纳格,都几靓嘅,当然无几万元一个这些咁好啦,都是双历全自动这种,放下二三十年都无问题,还会走的,如果有人要就给了人家,现在只剩番一个给自己用来所畏之留念,但现在一样好靓,一样一带就会走的,平时真系从来都无带表,带上手这些全自动双日历很重的,就只看到今日几多号,星期几,现在什么时间,因为全自动也不用自己上链就这样,所以觉得带一个这样的表,又重手,须然带上手之后,我个表金光闪闪嘅,就会大把嘅靓女望住我,但真系自觉无咁嘅必要。

2. 手表的演变过程

英纳格手表的标志是个地球。 英纳格(ENICAR)起源于1854年一家古老的瑞士钟表手工制造作坊。ENICAR的名字,便是由RACINE家族,将其姓名倒转过来写而得名,籍以代表其家族百年以来代代相传精湛工艺的优良传统。 英纳格表是瑞士钟表业历史上的一名重要始祖,早于1910年,英纳格所出产的怀表因其精确度而备受推崇,甚至连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铁路人员,也开始广泛使用英纳格的计时表。

到了1930年,英纳格开始制造自动及防水性能的腕表,进而渐渐地成为瑞士著名的钟表品牌。

3. 手表的演变史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

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

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

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一”的观点。

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

(一)独立运转的机械钟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

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Verge Escapement),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Crown-wheel EScapement),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人Giovanni de Dondi(1318-1389)于1364年左右在帕维亚(Pavie)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制造的法国Rouen大钟等等。

(二)怀表的出现

早在15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已经出现了有关表的记载,这主要是由于发条的发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到了16世纪初,在法国和德国也有表的出现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德国的“纽伦堡蛋”(Nurnberg Egg),它具有卵状的外观造型并且只有一根时针。

实际上这个时期所谓的表,主要是指运用了发条动力以及机轴擒纵机构的小型计时器但是它们已经形成了怀表的雏形。

16世纪中期以后,随着金属摆轮的出现,它作为调速装置逐渐代替了早期位于机轴上的摆杆,所以在17世纪制作的早期表中,我们已经能够见到机芯内转动的摆轮装置。

18世纪是怀表发展的黄金时期,有许多制表大师的发明被应用在各类作品中。在英国,John Harrison(1693-1776)制作了一系列的航海精密计时器,使怀表的走时精度达到了一个高水平,由于走时准确度的大大提高所以这个时期的怀表已经运用了秒针。

1704年,Jacob Debaufre和NicolasFatio di Duillier(1654-1753)首创宝石轴承,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机芯中齿轮与夹板之间的摩擦力。

法国人Jean Antoine Lepine(1720-1814)于1760年左右制作了一种机芯,把传统的多层夹板结构进行了突破性的改变,所以使得怀表的厚度相对变薄,历史上称之为“Lepine机芯”,后来有许多怀表机芯夹板的排列方式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同时,瑞士的钟表工匠也在探索新的领域,1770年左右,Abraham-Louis Perrelet(17290-1826)发明了自动上条的机械时计,而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制造自动表的先驱人物。

著名的钟表大师――Abraham-Louis Breguet(1747-1823)同样诞生在这个钟表繁荣的时代,他在1 8世纪末期发明了“陀飞轮”(Tourbillon)机构,在过去的200多年中,这种机构一直被认为是最复杂的钟表机械装置之一,而Abraham-Louis Breguet在世界钟表历史上也被称为“表圣”。

18世纪中叶,在远离欧洲的美国也出现了制表工匠,他们为后来美国钟表工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进入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GeorgesAuguste Leschot(1800-1884)采用名为“Pentograph”的机器生产钟表零件,使得钟表零件的标准化成为可能。瑞士人Georges-Federic Raskopf(1813-1889)也为制造低价而普及的怀表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美国钟表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开始批量生产各式怀表。1875年,中国也出现了民族钟表工业(据矫大羽先生的权威资料《美华利五十年纪念册》推断,1875年是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开端)。

由于许多发明的应用以及制造技术的成熟,怀表在体积以及精确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怀表机械也能够在计时的基础上运用更多的复杂功能,比如:打簧报时、独立计时,万年历,响闹、世界时区等等。

在1900年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Lerey01”超级复杂怀表获得了博览会大奖,其25项不同功能的完美组合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怀表。

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

1918年,瑞士一个名叫扎纳·沙奴的钟表匠,从那个士兵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经过精心设计,他制造了一种体积较小的表,并在表的两边设计有针孔,用来装皮制或金属表带,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从此,手表诞生了。

那不勒斯的卡波迪蒙特是一座意大利国立博物馆,以提香等画家的大量作品收藏闻名于世。这里曾是那不勒斯王国的王宫,甚至还保留着几间当年的套房。1812年底,就在这些华丽的房间里,一个叫做阿伯拉罕·路易·宝玑的制表师,向一个30岁的那不勒斯王后,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块“腕表”。

经过两年的研发制作,这款腕表于1812年完工。设计极具革命性:超薄三问表,鹅蛋形表壳,配有温度计并固定在金线编织的腕带之上。包含杠杆式擒纵结构和温度计,这在当时极为罕见。世界制表史上的首枚腕表就此问世。

1911年卡地亚正式将这种形式的钟表商业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表。自此以后,手表便开始普及。

经历一个世纪的改进,1967年瑞士人首度将石英钟做成石英表,手表之后也由手动/自动上发条的形式,发展到用石英、电子等动力显示时间,并混合了较为简单的其他功能,例如计时、月相、量度脉搏等;现代手表手表增加了更多复杂的功能,如:电子手帐、MP3、手机等形式。而部分手表亦同时变成了手饰的一种,重点已不在显示时间,而在于其设计、品牌、材质(如贵金属及钻石)等特征上。

发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军方意识到“免手提”腕表的重要性,这才启发了一般民众对手戴腕表的热切需求。1926年,发明了第一块自行上弦的腕表,从1960年起,传统的圆形表样普遍受到民众的喜欢。

瑞士对腕表的进一步改进,就是把怀表所具有的计时、日历、陀飞轮及自动发条装置加以微型化,而装设于腕表上。1952年在美国、法国和瑞士各生产出一块电子表。

1967年,纳沙泰尔的电子钟表中心开发出第一块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开始大量生产。自此,新的技术开始快速开发,不同品牌的手腕表也开始迅速发展。

扩展资料:

钟表业行业现状

钟表一直以来都是国人钟爱的商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钟表工业,使这一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此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中国钟表业带来了繁荣。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钟表业经历了进料组装-外观件制造-产品开发-创立品牌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形成配套齐全的钟表制造工业,除高端机芯外的所有零配件均可加工生产。

从区域格局来看,全国已形成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的珠三角地区、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6大钟表主产区;从产量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钟表生产大国,钟表产量稳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钟和表的产量分别达到1.59亿只和1.3亿只。

我国钟表行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国内钟表企业及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还微不足道,产量占比虽然已经达到80%以上,但是产值占比不到30%,依然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4. 手表的变迁

1、第一代的Apple Watch于2014年推出,共拥有三种不同的设计款式,分别是Sport采用的是铝合金表壳搭配氟硅胶表带,Apple Watch使用的是不锈钢表带可以自由搭配不同的表带,还有一种是Edition使用的是18K金表壳,可以搭配不同的表带;在硬件方面采用的是S1的单核处理器;

苹果手表各代的区别

  2、其后Apple Watch Series 1推出,代替了初代的Apple Watch,使用的是类似第2代的双核处理器,但仍然缺乏内置GPS和更强的防水性能,虽然能够支持IPX7的防水性能,但是苹果并不建议完全淹没Apple Watch 1的机身;

苹果手表各代的区别

  3、Apple Watch Series 2在其后推出,拥有内置定位系统,达到50米防水,在硬件方面配备了双核的处理器,搭配2倍亮度的显示屏和WatchOS 3;拥有Apple Watch、Apple Watch Nike+、Apple Watch Hermès和Apple Watch Edition;

苹果手表各代的区别

  4、Apple Watch Series 3在硬件上搭载的是32位双核S3处理器+W3无线芯片,速度相较于S3处理器提升了2倍,S3使用的是光学心率传感器;蜂窝版本和S2一样拥有四个版本,S3的GPS版本拥有Apple Watch和Apple Watch Nike+的版本;

苹果手表各代的区别

  5、在外观上,S4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尺寸上升级到了40mm和44mm,显示屏幕面积也增大,并将显示屏幕的边角改为圆角,厚度降低到10.7mm,处理器升级到了64位双核S4处理器+W4无线芯片,速度相较于S3最高提升了2倍;在数码表冠方面支持触觉反馈,还增加了摔倒检测功能;在传感器方面还升级到了第二代光学心率传感器,并增加了电极式心率传感器;

5. 手表的演变过程图片

1,电视: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了图像。

美国RCA1939 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 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 1954 年推出 RCA 彩色电视机。

2,冰箱:世界上第一代冰箱的发明者--美国人巴尔卡

3,霓虹灯:1893年,在欧洲的某些城市出现了被称之为“摩尔”(Moll)霓虹灯和“盖塞拉”(Geissler)霓虹灯的原始模型霓虹灯。1910年,法国著名科学家克洛德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商业性霓虹灯,它被用于巴黎市的皇宫大厦作装饰照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到本世纪20年代,在我国上海也出现了霓虹灯,迄今,霓虹灯已走过了100年的历程。

4,空调:被称为制冷之父的英国发明家威利斯·哈维兰德·卡里尔于1902年设计并安装了第一部空调系统。美国纽约的一个印刷商发现温度的变化能够造成纸的变形,从而导致有色墨水失调,该空调系统就是为他设计的。卡里尔的专利1906年得到注册。

5,电脑: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提出程序存储的是美国的数学家 冯^诺依曼, 在美国陆军部的资助下,与1943年开始了ENIAC的研制,1946年完成;

6,钟表: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7,微波炉:微波炉的发明者是美国的斯本塞。 英文名: Percy Le Baron Spencer

8,电磁炉:第一台家用电磁炉1957年诞生于德国(当时,那人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6. 手表的演变过程视频

答我认为应该是用手表可以看电视,看视频,通话,微信等功能的应用。

7. 手表的演变史 怀表 电子表 电话手表

世界上的第一只手表是于1868年由百达翡丽制造给匈牙利的Koscowicz伯爵夫人的。

在1904年,经营珠宝的法国商人路易斯·弗朗索瓦·卡地亚接到飞行员好友亚伯托·桑托斯·杜蒙的投诉:当驾驶飞机时要把怀表从口袋里拿出来十分困难,希望他协助解决这个问题,以便在飞行途中也能看到时间。

因此卡地亚便想出了用皮带及扣,将怀表绑在手上的方法,以解决好友的难题。而这种绑在手上的怀表,就是现今的手表。

1911年卡地亚正式将这种形式的钟表商业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表。自此以后,手表便开始普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